技术分享
描写苍山最有名的诗句是什么?赞美苍山的诗
/冯时
邳州二中“私塾园”王运达授徒雕塑
古代典籍是不分段,更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古人读书的时候要自己进行“句读”。就是自己加上句(。)读(、)表示着重的(.)等符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己找到句子的结构和停顿的地方,以便准确地理解原文的意思。这样的好处是,为了弄懂一句话,常常要慢慢地读、反复地读、大声地读,完全沉浸在书中。在这种沉浸的状态中,眼、耳、鼻、舌、脑,综合进行加工、排序、记忆、领悟。在这种一字一句的推敲中,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语感,自然形成阅读和表达的能力。
有同学说,现在出版的古籍都加注了标点符号,断句就没有必要了。这是大错特错的。正是在这种错误意识下,一些同学学习文言文,不能够一字一句的去大声朗读、精读,只是泛泛而读。不要以为断句就是句与句之间的停顿(标点符号),它还包含着句内的停顿。 譬如大家常举例的出自《吕氏春秋·察传》的“蘷一足 ”应读成“蘷一/足”,而不是“蘷/一足”;再如“作为一名校长”,读成“作为/一名/校长”与“作为一/名校长”意思是不一样的。再说,今人出版古籍的时候,也有不同的断句方式甚至是错误的断句,包括经过众多人校注过的“四书五经”,更不要说其他著作了。比如现代出版的宋郭茂倩撰《乐府诗集》卷二十五【琅琊王歌辞】下郭茂倩的一段注解文字中有:按《晋书·载记》:“广平公,姚弼兴之子,泓之弟也。”只要查一查《晋书》就知道,姚兴有两个儿子,长子姚泓,次子姚弼。就知道此处句读应该是“广平公姚弼,兴之子,泓之弟也。”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文公,他虽然在《师说》中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但我觉得这完全是为了“传其道解其惑”的立论而暂作此语。想想看,“句读”的基本功都没有,怎能明道无惑。要知道韩愈他学习“古文”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所以,同学们一定要重视朗读、重视断句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自己阅读和写作的良好语感。
唐韩文公韩愈像
文言文断句是基础,所以涉及到古汉语字、词、句和古代历史文化常识多个方面,几乎涉及到对文言文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评价的全部能力。中考和高考文言文阅读都有对断句能力的考查,分值在3~5分,题型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例如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第10题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断句出现错误的原因,或是语法结构不明,或是没有贯通上下语意。断句的主要原则有:
1.关注结构主干主、谓、宾。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句子,会有主、谓、宾主干成分。即使有成分省略,我们仍可以找到主谓或谓宾的结构关系,如“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找到了句子的主干,也就很容易找到它前后的修饰成分了。
2.关注词性及构词规律。
由于不同词性的词,具有不同的构词能力,它在句中常做某一成分,如名词、代词,常做主语、定语、宾语。如“上皇”“宗室”“天下”“皇”“王”“童孺”“上”“群臣”。再如副词、形容词常作状语,如“初”“皆”“从容”“遍”;连词常在句中或下一句句首,表示特定的逻辑关系,如“以”“故”“及”“虽”;结构助词“之”表示前后之间的修饰关系,如“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者”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如“王者”;介词常同名、代构成介宾短语,语气助词在句尾表示特定语气,如“于天下利乎”中“于”“乎”。通过以上分析,基本可以确定其正确的断句为:“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线装《韩昌黎集·师说》书页
3.留意固定句式结构和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某些词语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已经形成的固定形式,记住这些固定结构,对断句大有裨益。如“所以……”、“以为……”、“以……为”、“……者,……也”、“不亦……乎”等等固定结构和表示判断、反问、被动的固定句式不要打乱了。再一点就是一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等,一定要注意它们句内成分的前后搭配范围和意义的完整,比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不能断句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因为“庙堂之高”的“高”是定语后置,所以只能断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联系语境、段意、文意。
也就是不能孤立的地看某个词、句,而是立足文本的连贯性,根据上下文的衔接来理解词语意义确定如何断句,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例如“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这一句朗读时内部的停顿问题。前有“强宗室以镇天下”,后有“童孺皆为王”,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一句是要表达皇帝宗室中哪些人被封为王?在宗亲关系中,“弟(同父)→从弟(同祖父)→再从弟(同曾祖)→三从弟(同高祖)”,综合起来,它的内部停顿应该为“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译成“所以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关于联系语境、段意、文意,请继续关注下一篇:《<陶庵梦忆>中的两处断句问题》。
程千帆 / 唐文《量守庐学记-黄侃的生平和学术》中,国学大师黄侃曾说:“为学必先读经,读经必先明句读。未有句读不明,而能探索义理者。”断句能力的提高,固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方法,但更重要的是朗读。一定要大声地朗读,对文言文语句的感受力或者说语感,是在反复读、悟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同学们一定要进一步强化对原句在组词、停顿、语意及用法的直接感知。一旦阅读深入到了语言的内部,你就会有深层次的感悟。
邳州二中诵读经典